
2022年二季度以来,我国银行业保持平稳发展态势,信贷资产质量趋于改善,拨备和资本保持充足水平。展望未来,中国人民银行将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,根据宏观形势变化靠前发力,维护金融市场稳定发展,预计今年银行体系流动性水平将保持合理充裕,但在疫情反复的影响下,银行资产质量变化情况仍需关注。
1.2022年二季度,5年期LPR有所下降,引导长期贷款利率下行,同时加强存款利率监管,稳定银行负债成本,商业银行净息差进一步收窄。未来,中国人民银行将发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效能和指导作用,推动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,联合资信将关注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定价水平及净息差的变化情况。
(资料图片)
2.2022年二季度,在疫情冲击下,企业经营压力上升、个人还款能力下降,宏观经济增速有所下降,考虑到商业银行风险暴露具有一定滞后性,未来商业银行资产质量、拨备水平的变化及其对于银行盈利表现的影响仍需保持关注。
展望
1.2022年二季度疫情对经济增长造成较大冲击,经济增速有所下降,随着疫情防控取得积极成效,经济运行有望回升,但考虑到国际环境复杂多变和国内疫情散发,经济恢复态势边际放缓,需关注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和资产质量可能带来的影响。
2.中国人民银行综合运用降准、上缴利润、中期借贷便利(MLF)、再贷款、再贴现、公开市场操作等多种方式投放流动性,灵活把握公开市场操作力度和节奏,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,同时加大实体经济信贷支持力度。
3.《中国银保监会关于修改部分行政许可规章的决定》优化了银行发行债券审批的范围和机制,取消募集发行非资本类债券的行政许可,明确资本类债券储架发行机制,有助于提高商业银行通过发行债券优化负债结构、补充资本的效率,促进债券市场及商业银行持续发展。
一、行业数据
二、行业监管政策
三、行业主要指标
2022年二季度,人民银行要求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,加大稳健的货币政策实施力度,更好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,综合运用降准、上缴利润、中期借贷便利(MLF)、再贷款、再贴现、公开市场操作等多种方式投放流动性,灵活把握公开市场操作力度和节奏,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,同时加大实体经济信贷支持力度。2022年4月,为优化金融机构资金结构,增加金融机构长期稳定资金来源,增强资金配置能力,人民银行全面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.25个百分点(不含已执行5%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);同时,为加大对小微企业和“三农”的支持力度,对没有跨省经营的城商行和存款准备金率高于5%的农商行,在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.25个百分点的基础上,再额外多降0.25个百分点,此次降准释放长期资金约5300亿元。此外,人民银行引导公开市场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、MLF利率、1年期和5年期以上贷款市场报价利率(LPR)适度下行,发挥LPR改革效能和指导作用;同时,建立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,加强存款利率监管,稳定银行负债成本。
2022年二季度,由于奥密克戎病毒传染性较强,国内多地疫情防控压力加大,部分城市封控,二季度经济增速有所下降,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。初步核算,2022年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292464亿元,按不变价格计算,同比增长0.4%。
2022年二季度,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保持平稳发展,资产负债规模稳步增长。截至2022年二季度末,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资产总额367.68万亿元,较上季度末增长2.73%;负债总额337.30万亿元,较上季度末增长2.94%(见图1);全国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212.3万亿元,较上季度末增长2.56%;全国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257.7万亿元,较上季度末增长3.19%。
2022年二季度末,商业银行关注类贷款和不良贷款规模均有所增长,但随着贷款规模的增长,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和关注类贷款占比均保持下降趋势,信贷资产质量基本保持稳定。截至2022年6月末,全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.67%,较上季度末下降0.02个百分点;关注类贷款占比为2.27%,较上季度末下降0.04个百分点(见图2)。从拨备情况来看,商业银行贷款减值损失规模保持增长,拨备覆盖率略有上升;截至2022年6月末,全国商业银行拨备覆盖率203.78%,较上季度末增长3.08个百分点。
2022年6月,1年期LPR为3.70%,5年期LPR为4.45%,其中五年期LPR较上季度下降0.15个百分点,LPR的下降引导长期贷款利率进一步降低;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.41%,同比下降0.52个百分点;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.16%,同比下降0.42个百分点。另一方面,逐步建立了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,加强存款利率监管,稳定银行负债成本。从净息差情况来看,由于二季度贷款利息持续下降,商业银行净息差水平较上季度进一步收窄。2022年二季度,全国商业银行净息差为1.94%(见图3);全国商业银行实现净利润12217亿元,较上年同期增长7.08%。未来,人民银行将进一步健全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,优化央行政策利率体系,加强存款利率监管,发挥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的重要作用,着力稳定银行负债成本;同时,发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效能和指导作用,推动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,联合资信将关注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定价水平及净息差的变化情况。
2022年以来,中国人民银行定期开展央行票据互换(CBS)操作,对于持续提升银行永续债二级市场流动性、支持银行特别是中小银行发行永续债补充资本、提高信贷投放能力发挥了积极作用,发行永续债规模有所上升,但由于其贷款投放力度持续加大,商业银行资本充足水平较上季度末略有下降。截至2022年6月末,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为14.87%,较上季度末下降0.15个百分点;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2.08%,较上季度末下降0.17个百分点;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0.52%,较上季度末下降0.18个百分点;杠杆率为6.80%,较上季度末下降0.19个百分点(见图4)。
四、行业内债券发行统计
根据Wind统计数据,2022年第二季度,银行业金融机构在银行间市场发行同业存单共计6593只,发行总量为5.48万亿元,发行总量同比上升3.20%。
从债券种类来看,2022年第二季度,28家商业银行在银行间市场合计发行35只金融债券,共计募集资金2648.57亿元,发行规模较上季度较为明显,发行票面利率2.60%~4.50%,发行期限均为3年期。其中,普通金融债、小微金融债、绿色金融债和三农金融债分别为11只、12只、10只和2只;按发行规模计算,占比分别为44.36%、37.57%、16.56%和1.51%。2022年第二季度,14家商业银行在银行间市场合计发行17只二级资本债券,共计募集资金1804.00亿元,发行规模较上季度有所下降,发行票面利率3.45%~5.90%,发行期限包括10年期和15年期;7家商业银行发行了8只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,共计募集资金700.00亿元,发行规模较上季度有所减少,发行票面利率3.65%~4.80%(见表3)。
从金融债券发行主体看,2022年第二季度共有29家商业银行发行金融债券,其中大型商业银行3家、股份制商业银行7家、城市商业银行14家、农村商业银行4家、外资银行1家。金融债券发行主体的信用等级均在AA—级及以上,按发行主体家数计算,主体信用等级AAA、AA+、AA—的占比分别为75.86%、20.69%和3.45%。从二级资本债券发行主体看,共有13家商业银行发行二级资本债券,其中,大型商业银行3家、城市商业银行5家、农村商业银行5家。二级资本债券发行主体的信用等级均在A+级及以上,按发行主体家数计算,主体信用等级AAA、AA+、AA、AA—、A+的占比分别为30.77%、30.77%、23.08%、7.69%和7.69%。从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发行主体看,共有7家商业银行发行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,其中大型商业银行3家、城市商业银行3家、农村商业银行1家。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发行主体的信用等级均在AA+级及以上,按发行主体家数计算,主体信用等级AAA、AA+的占比分别为71.43%和28.57%。
五、级别调整情况
2022年第二季度,商业银行主体级别调整情况(含评级展望调整)见表4;其中1家商业银行主体信用等级调升,无商业银行主体信用等级调降。调升理由主要为经营区域环境相对较好等外部因素和资本实力提升、市场竞争力较强、盈利能力较好等内部因素。
六、行业展望
2022年第二季度,国民经济增长承压,银行业整体保持平稳发展态势,资产和负债规模均保持增长,信贷结构持续优化,信贷资产质量进一步改善,拨备和资本保持充足水平。展望未来,中国人民银行将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,保持货币金融条件的合理稳定,为巩固经济恢复发展创造良好基础;行业监管政策持续落地,在商业银行支持实体经济发展、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等方面提供了指导,有助于提升商业银行服务实体经济质效;同时,《中国银保监会关于修改部分行政许可规章的决定》优化了银行发行债券审批的范围和机制,有助于提高商业银行通过发行债券优化负债结构、补充资本的效率,促进债券市场及商业银行持续发展。另一方面,2022年二季度,LPR调降引导实际贷款利率进一步下行,同时疫情反复的背景下,结构性货币政策持续发力,信贷资源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倾斜;负债端存款市场竞争激烈,商业银行净息差进一步收窄,需关注未来商业银行净息差及盈利水平的变化情况。此外,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虽保持下降趋势,但在疫情背景下,部分银行通过展期和续贷等方式加大对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,考虑到疫情反复仍对宏观经济发展产生持续性影响,以及不良贷款率指标的滞后性,未来商业银行资产质量及盈利能力变化情况仍需关注。综上所述,联合资信认为,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银行业信用水平将保持稳定。
关键词: